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瑞典隆德大學教授波.阿德姆森等人就提出“被動房”理念,即在不設傳統采暖設施條件下,僅靠太陽能幅射、室內燈光、電器散熱、人體散熱等自然得熱方式,建造冬季室內溫度能達到20℃以上,具備良好的舒適度的房屋。根據以上理念,提出超低能耗建筑,既節能又能滿足舒適環境的需求,主要通過三個方面來實現。
1).建筑圍護結構做到高性能。良好的保溫隔熱的外圍護結構,包括薄弱環節的高性能門窗配套。
2).有效提升建筑節能系統的效率。
3).利用再生能源,如太陽能、水資源等,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。
具體來說,就是利用各種節能技術,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保溫、隔熱等性能,使建筑物對采暖和制冷需求降到最低,并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如:新風系統的應用、采光太陽能利用、水循環系統的利用及回收等,實現室內舒適環境要求,最大限度的降低傳統式的采暖和制冷系統的依賴,或是完全取消這類設施的解決方案。
一、超低能耗建筑性能確定的依據
1、人體對環境溫度的反應
了解超低能耗建筑,首先要解決室內居住環境滿足人們工作、生活所需求的舒適度為重點,其影響因素主要是空氣溫度、相對濕度、氣流速度及平均輻射溫度。其核心點是室內環境,使人在休息時能保持體溫在37℃左右,超過或低于2℃時,在短期內還可忍受,若持續時間太長或體溫升降偏差太大時,就會損害健康,甚至危及生命,因此,在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范圍內,有一個較小的區間定為“舒適區”,在此條件下,人體熱調節機能的應變最小。因此對建筑設計中的墻體厚度及保溫、屋面保溫和排水、門窗保溫及安裝方式、遮陽、水電氣的節能要求來實現。
2、2009年德國提出的建筑釆暖能秏限額
建筑采暖能耗限額小于等于45Kwh/m2a(即每平方米年能耗量),提出“被動房”采暖能耗《15Kwh/m2a,制冷能耗〈15Kwh/m2a,基本接近零能耗的建筑。
3、室內環境熱舒適度準則
由于門窗是外圍護結構的薄弱環節,其傳熱系數難以達到外墻等外圍護結構水平,而且外窗是直接影響室內環境的主要因素,故提出室內環境熱舒適度準則,使外門窗能夠達到這些要求。因此德國在建造超低能耗建筑時,提出對建筑總能耗保證熱舒適度的兩條準則,應是我國建造超低能耗建筑設計的基本依據,具體如下:
不論室外空氣溫度是多少,在控制能耗的情況下,應保持室內溫度為20℃,室內表面平均溫度在設計條件下,高于17℃,否則在地面可能形成冷氣層,在窗邊會感覺不舒適。
為了防止細菌生長,室內空氣相對濕度,人體感到舒適范圍內,即30%~65%之間,即要求室內溫度為20℃時,室內表面在相對濕度為65%時不產生結露,這時露點溫度為13.2℃,因此,內表面溫度最低點位置應保持在13℃以上。
二、超低能耗建筑外圍護結構性能分析
可分為兩種作用的性能,一種是根據外界環境制定的性能指標,如傳熱系數K值及抗風壓性能,它控制室內小環境的熱舒適度和安全。另一類是對室內小環境舒適度的保證,如抗風壓、氣密、水密、隔聲、防火、抗沖擊、抗震、太陽能熱量獲得率及使用壽命等可作為定值的擇優確定,因此除抗風壓性能和傳熱系數K值要根據我國的氣候異常條件確定外,其余可基本采用德國的性能數據,包括窗的加工和安裝上墻要求。
針對抗風壓性能按常規計算取值即可,而保溫性能則按熱傳導的基本原理,即可推導出我國各地區的傳熱系數指標,其中針對寒冷和嚴寒地區主要是防寒,夏熱冬暖地區是防熱輻射和防潮濕和結露,而夏熱冬冷地區則二者兼顧。
寒冷和嚴寒地區,氣候干燥,陽光充足,而南方冬天因陰冷潮濕。因此在吸取德國兩條舒適度,準則中,我們認為寒冷和嚴寒地區,由于室內空氣干燥,窗內表面溫度可按區域不同來確定溫度,其相對濕度取30%-50%以滿足舒適度為準。即可推導出建筑外窗傳熱系數K值。即外窗的傳熱系數和防止結露的最低溫度表面的傳熱系數,按此兩個指標和與其配套的性能的保證指標,即可設計出超低能耗建筑用外窗的依據。
三、墻體和屋面保溫
關于墻體和屋面的保溫是很重要的,它做好了,實現模塊化設計和安裝,并且能夠保證屋面和墻體厚度,實現保溫厚度應大于210mm~400mm,對降低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調用電會有很大幫助,門窗作為外墻圍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,外門窗性能要求將更好的保證,根據目前國情,建議高層住宅建筑外窗安裝在洞口邊部,不建議采用外掛式的安裝,低層建筑高度不超過20m的可以采用外掛式安裝,通過節能附框與窗框連接,施工人員可以在室內施工,降低施工的安全風險。
四、門窗的要求
超低能耗節能外門窗不同于常規門窗產品,外門窗的結構設計和選材很重要,窗安裝采用干法施工需要室內外的防水透氣膜、EPDM板和室外窗臺板、窗套必不可少,防水和防結露各個區域都需要,由于我國地域遼闊,由不同的地域差異,門窗要求也有差異,針對極端氣候變化的適應性更要考慮,保證建筑外門窗、幕墻要與建筑同壽命,從而減少建筑垃圾,對減少碳排放有幫助,所以要因地制宜結合不同區域氣侯來滿足超低能耗建筑外窗節能。
超低能耗節能“大斷橋“窗示意圖
對于門窗節能指標,應當看復合型材斷橋的寬度和高度和隔熱材料的導熱系數,并要求型材的傳熱系數,與建筑外門窗配置的玻璃、膠條的導熱系數和傳熱系數,具體材料及配置由企業生產廠家負責,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門窗的保溫,建筑外門窗測試數據更真實可靠。
1、我國區域遼闊,氣候區域分布廣泛,要針對嚴寒地區、寒冷地區、夏熱冬冷地區、夏熱冬暖不同地區建議提高整窗的傳熱系數要求:
夏熱冬冷地區建議為1.00~1.30 w/m2.k,考慮遮陽
嚴寒地區和寒冷地區建議為0.80~1.00 w/m2.k
夏熱冬暖地區建議1.30~1.50 w/m2.k,考慮遮陽
四季溫暖地區為1.50~1.80 w/m2.k
2、氣密性能建議小于或等于0.3~0.15m3/m.h,氣密性能直接影響保溫性能和安全性及舒適度。
3、在防水性能中,建筑外窗戶建議增加節能附框,實現干法安裝施工,增加室外側窗套和窗臺板,提高窗體保溫及防水、防滲漏、防腐等功能,與節能窗成為完整體系,窗套和窗臺板材料選用3.0mm鋁合金型材或鋁板成型,并在規范中強制執行,并處理好沿海地區抗臺風、針對極端天氣對門窗的要求;
4、對窗戶的防盜、防撬和抗沖擊性能要求應加強,復合型材、玻璃、五金件與成品窗與洞口的連接配合中的使用,提高型材壁厚和材質要求,復合型材的拉伸和剪切應力應大于等于50N/mm,鋁型材節能窗壁厚提高到2.0mm~2.2mm,材料質量保證50年以上或與建筑同步;
五、太陽能和雨水的利用
太陽能光伏板在建筑上已有應用,主要解決住宅用電問題,降低煤炭(石化)發電用量,對節能降耗作用貢獻很大,須大力推廣。
雨水處理和再利用,廢水這種技術目前國內環保要求,國內工廠已在廣泛應用,雨水和廢水的處理和利用在建筑住宅方面推廣不夠,需加強技術創新和廣泛推廣應用。
六、新風的應用
由于超低能耗建筑的保溫性能和氣密性能特別好,需要通過新風系統解決室內舒適度,通過新風過濾、滅毒、殺菌、增氧、預熱(冬季)來保證室內的空氣清新,同時保證減少熱量損失,實現室內的溫度、濕度、空氣質量的適宜。
文章來源:老李品茶話門窗
<